第60章 久远的线索-《爱,在转身之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余梅听了艾祥的述说也非常感慨:“你说的那个郭妈妈,想的很周到,做事也的确非常细心。不过仅仅凭借她说的这些印象,如果没有其他方面更多的线索,也无法确定你的出生就和北山有什么关系啊。”

    艾祥看着余梅解释说:“当然还有其他的线索,梅姐,你知道北山有个半山寺吗?”

    余梅想起了一件事,那是她和好友去北山度假村休闲时经历的一段奇景:“我知道半山寺,五年前的夏天,我去过那里。半山寺在北山东边的半山坡上,是一处风景绝美之地,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别人说,半山寺最美的景观应属云海,并且是难得一见的奇景。让我没想到的是,就在那一次上山时,被我恰巧遇上了。”

    想起那天的奇遇,余梅还能够体会到那种陶醉之情:“那天也算是非常地巧,因为在山上遇到了阵雨,我和几个同伴便在寺中暂避。山雨来得紧,也去的快,过了不大一会儿,便云开日出了。我们正准备下山,却见周围的群山之间,成片成片的云絮从各处的山谷中涌上来,瞬间便化作一团一团如丝绵般堆积成的云海,有一种让人感觉席卷而来的势头,连绵不断,滚滚无声,仿佛伸手便可以触摸和捧起来似的。那一刻,我们置身在烟涛茫茫之中,感觉自己如痴如醉,如梦如幻,飘飘欲仙。”

    艾祥有些出神地望着余梅:“梅姐,没想到你还是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人,听你述说半山寺的云海奇观,让我觉得那地方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。”

    余梅想起当时的情景,仍然有些迷恋:“你说的没错,半山寺确实能称得上是世外桃源,置身其中,让人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觉悟。那是一种物我两忘的觉悟,你留恋其间,便能觉得世间的事,不过都是浮云,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的东西,让你觉得眼前所见就是美好的一切。”

    艾祥接着又回忆起他去福利院时,郭英妈妈告诉自己的那些线索:“那天,郭妈妈还给了我一样东西,是一张发黄了的纸条,她说这张纸条自己收藏了二十多年了。我一看,原来是一张印有半山寺字样的签诗。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,仔仔细细地辨认,才能看出纸条上有四句签诗。”

    艾祥想起那四句迷一般的签诗:“我记的那四句是:‘北山门下好安居,若问终时慎厥初。堪笑包藏许多事,鳞鸿虽便莫修书。’当时,郭妈妈笑着对我说,这几句签诗有点像谜语一般,我也不懂这签诗的意思,更没有办法帮你猜出迷底,可能是你的父母或者是其他人,遇到了很大的难处,在把你送走之前,有些放心不下,曾经去过半山寺中,并且求了这么一签。这张纸条当时是放在包裹你的旧棉袄里的,现在这些东西我都交给你了,希望它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。”

    余梅思索了一会说道:“你说的这四句签语,应当是寺中供香客抽签所用的,至于是什么含义?实在是难以猜测,时过境迁也没有办法来猜测了。不过,既然是留有半山寺的印记,总算是有了一个有价值的线索。至少可以说明,把你送到福利院大门外的那个人,曾经去过半山寺。也说明你出生的地方,肯定离半山寺不会太远。郭妈妈的确是个很有心的人,能想到的事,她都想到了。能做到的事,她也都做到了。你可以试试用这些线索去碰碰运气,毕竟时间过去近三十多年了,当然,也不能排除有什么奇迹会发生,要是能找到知晓几十年前旧事的人,或许能解开这个谜。世事难料,物是人非,又到哪里能找到几十年前知晓这件旧事的人呢?”

    艾祥若有所思地说:“我一定要自己去找答案,自从郭妈妈告诉了我这些事后,我就一直想着这个问题。从那一次见郭妈妈到现在已经又过去十年了,我始终想着这张签纸是不是会带给我什么暗示。去年我曾经特意又回去了一趟福利院,郭妈妈还是那个样子,见到我非常高兴,叫着我的小名说,我们家的端午有出息了。我去看郭英妈妈是有私心的,主要就是想从她那里找到更多一点的线索,我就问郭妈妈那个当初包裹自己的旧棉袄还在不在了。郭妈妈说,旧棉袄不在了,但当年是留有照片的,她从自己一直保管的柜子里翻出了几张旧照片。”

    艾祥说到这里脸上现出了笑意:“看着当年的那个婴儿,这个曾经被弃置在路边的无知无觉的婴儿,几十年后,已经是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认知的智慧生命了。我不由地感慨生命的奇妙,也在心里感谢在我成长过程中,给予了我关怀和温暖的每一个人,同时也更让我感受到了命运的神奇与无常。”

    余梅对自己的学生太了解了,她知道艾祥是个说过了就尽量去做到的人,望着眼前这个在福利院里长大的至情至性的大小伙子,眼神中便多了一些柔软和迷离。

    她想了想说道:“你要寻找这段与你生命相关的答案,我是非常能理解的,不过,你也必须要做好几种心理准备。要做好找不到答案的心理准备,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答案的,时间会无情地抹掉过去的痕迹。虽然我们知道刻舟求剑是荒诞的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还是经常会犯刻舟求剑那样的错误,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。还要做好找到了答案,却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的心理准备。有些答案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意外,有些答案也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尴尬甚至难堪,不是所有的答案都能给我们所想要的那种期待,也不是所有的答案都能让我们感到满意的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